close


品豆花手作工坊的黃豆是採用加拿大進口的非基因改造的黃豆



在價格上比一般市售基因改良黃豆貴上一將近一倍 

基因改良黃豆一斤10~20幾元 非基因改良黃豆的則25~30幾元

這是品豆花的理想 也是小工的堅持

美味的食物加上健康的食材

可以讓客人吃的放心 小工也賣的安心

選用加拿大的非基因改良黃豆是因為加拿大是最極力反對基因改造食品的國家

目前科學家還無法證實基因改造食品對人體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這些影響也許會在十年甚至五十年後才會有研究報告出來

但是小工寧可相信自然作物也不願意省小錢還傷了小工的客人身體

這就是小工的堅持以及品豆花的理想




基因改良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

 
        雖然世人對於基因改良農作物的安全性仍有很大疑慮,但是農業專家指出,由於經過基因改良的農作物已經十分普遍,對消費者來說,除非不吃東西,否則已沒有多大的選擇餘地。 

  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上個月所做的一項採訪調查指出,美國市場上所販售的食品當中,有多達百分之七十的產品,含有經過基因工程改良過的原料,種類包羅萬象,其中包括飲料、番茄醬、洋芋片、餅乾、冰淇淋及玉米片等大眾化的食品等。 

  至於國內的情況,國內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在去年八月所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也顯示,在受檢的十六種市面上所販售的豆類食品中,有多達十一種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同時,其中十項豆腐與豆漿產品中,含有基改作物成分的比率更是高達百分之百,而且連零售業者自製的產品也都有含有基改作物的成分。 

  緊接著,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在去年九月間針對國內知名速食連鎖店以及品牌速食麵所進行的第二波抽樣檢驗中,更進一步發現,包括麥當勞的麥香雞堡雞肉塊及麵包、摩斯漢堡的肉塊、統一肉燥麵、味味A排骨雞麵、維力酢醬麵等的麵塊,也都檢驗出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 

  造成基因食品泛濫的現象,主要是各國的生物科技專家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抗病蟲害能力,大量研發改造農作物基因結構的技術。根據美國獨立派的公益研究團體所做的一項統計報告指出,光是去年一年,美國農業部就批准了將近二萬九千個有關基因改良有機物的田野實驗計畫,申請被駁回的機率僅有百分之四,而這些實驗多半是在開放性的場所中進行,並沒有適當的監督控管。另外,據統計,去年一年全世界一共有多達一億英畝的農地栽種基因工程改良的農作物。這個數字約為四年前的二十五倍。如果再加上經過風力吹送的基改農作花粉的傳播,以及種籽雜配後的傳遞,甚至黑市農產品的交易,基改作物的觸角事實上已經伸展至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農經學系教授尼爾‧哈爾指出,基因改良作物就像瓶中精靈一躍而出,但是各國政府所採取的法律規範以及因應措施卻十分緩不濟急。 

  以美國來說,由於主管機關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認為基因改良作物的安全性並沒有疑慮,所以基因改良農作物在美國十分普遍。但在歐洲以及部分的亞洲國家卻不認為如此,而有較為嚴格的法律管制,限制甚至禁止基改農作物的進口。雖然近年來相繼出現「帝王蝶」死亡事件以及「星連玉米」造成人體過敏的病例,引發人們對基改作物安全性的疑懼,但是大多數的美國食品業者仍然不以為意,繼續採用含有基因改良成分的農作物為製造原料。他們堅稱基改作物的安全性無虞,同時辯稱基改農作物已經十分普遍,根本無從選擇或避免。 

  事實上,全球的食品製造商已在不應該出現含有基因改良作物成分的食品當中,發現基改作物的成分,甚至在標榜「G‧M‧FREE」(不含基因改良成分)的有機農作物中經過檢測後,還是可以發現基因改良成分的蹤跡。 

  造成基改食物的充斥,除了有部分是因為在製造過程中,直接選用含有基改農作成分之外,還有一部分是透過蓄牧業使用含有基改成分為飼料,間接透過牲畜的乳、肉類製品的轉遞影響。

  根據統計,美國穀物市場的大宗交易買賣,有很大一部分是做為動物飼料之用,同時大多數的農場飼主也不反對使用基因改良作物來餵食他們的牲畜。 

  事實上,主管生物科技工業的官員認為他們已經幾乎贏得勝利。在美國、阿根廷以及巴西這三個加起來占有全球百分之九十的玉米、黃豆出口市場的國家當中,已有美、阿兩國的出口幾乎都是以經過基因改良的品種為主,剩下的巴西,雖有規範限制,但是基改穀物還是可透過黑市交易在出口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支持基改作物立場的美國黃豆協會認為,最後一面骨牌終將倒下,這也是環保團體為何積極在巴西做最後一道防線部署的原因,但對耗費鉅資研發生物科技改良農作物的生物科技研發公司孟山多(MONSANTO)、艾文提斯(AVENTIS)、聖基因塔(SYNGENTA)公司,以及提倡基因改良技術增加農作物產量,以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的聯合國等組織的一大勝利。

  雖然基因改良技術的確可以解決第三世界國家的饑荒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基改作物都適合人類食用,如何建立一套合理而有效的管理法規及標示制度,將是有關當局必須儘速採取的行動。



        基因改良是將任何異種基因移入作物中,創造各樣全新的品種,且新品種出現所需時間只要傳統的一半。基因改良作物有無限的可能性,如旱地或鹽地都可以生存的作物,比現存食物更營養的作物。還可以生產新品種的玉米塑膠、吃了有助預防疾病等功能。

        基因改良作物的登場,媒體稱之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第二次綠色革命和第一次全然不同。第一次綠色革命發生在五O年代,當時發明的穀物雜交、肥料和灌溉方法,促使農作物產量大增,拯救數千萬在飢餓邊緣的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目的在製造號稱更健康、更環保的作物。如含有防癌物質的香蕉、能提煉塑膠的玉米等。

        目前,研究基因改良作物重鎮在美國。公司包括杜邦和莫桑多(Monsanto)都為此新科技投入巨資。歐洲藥品和化學公司如諾瓦提斯(Novartis)也不顧歐洲消費者對基因作物食用安全性的質疑,參與此基因技術的發展。

        這些大公司的努力創造了生命科學的新企業。他們生產的第一種基因改良穀物雖然五年前才上市,今年美國種植基因改良的穀物、大豆和棉花田已佔全國農業面積的一半。預估五年內,基因改良農產品和食物總值將達三百億美元,今年預估有五十多億美元。

        美國先驅公司已將玉米的八萬個基因序列解決出四分之三,估計五年內可全部完成。莫桑多生技公司,則試圖識別在所有基因中控制其他基因的十五%基因,以掌握操縱基因的主要工具。莫桑多生技公司表示,十年內應可以了解每個植物基因的功能。

        每個植物基因功能都知道後,研究人員希望能隨意「操控」基因,以操控基因功能的表現。這些基因科技可以提供更營養的食品,未來數年內,市面上可能會出現含有使心臟更健全的營養成份的玉米、以及能防癌的香蕉等。

        歐洲消費者對基因食品相當不歡迎,認為尚未證實是否對人體無害。英國人首先發難,在倫敦英國首相府前傾倒基因改良大豆,表示抗議。一家擁有歐洲七個超級市場連鎖店的財團,也不賣非國家通過的基因產品。最近日本複製牛上了餐桌的新聞,也造成不少日本消費者恐慌。但由此亦反映出人們對基因科技劇變的恐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kaw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